瞭解子癇前症

|
在妊娠期間,您的血壓將受到定期監測, 以協助檢查是否發生子癇前症。 |
子癇前症是妊娠 20 週後出現與懷孕相關的高血壓。這可能會給您和您的寶寶帶來健康風險。子癇前症的成因不明。唯一的治療方法便是生產。
徵兆與症狀
高血壓是子癇前症的常見徵兆。其他徵兆和症狀可能包括:
- 體重迅速增加
- 尿液中含有蛋白質
- 頭痛
- 右側腹部疼痛
- 視力問題(出現閃光或光點)
- 臉部或手部水腫(腫脹)(即使沒有子癇前症,這些狀況也通常會發生在接近孕期最後階段時)
可能進行的檢測
您的健康照護提供者會希望在整個懷孕期間檢查您的血壓。若您的血壓很高,可能需要進行下列檢測:
- 尿液檢測以查看是否存在蛋白質
- 血液檢測以確認是否患有子癇前症
- 胎兒監測以確保寶寶的健康
治療子癲前症
對於有子癲前症風險的人,醫生可能會開立每日低劑量的阿斯匹靈。子癲前症幾乎總是在生產後不久結束,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在寶寶出生後(產後期間)發生。您的健康照護提供者可以協助控制您的病情。
在懷孕期間,如果您的症狀輕微,則您可能需要在家中減少體能活動(並非嚴格的臥床休息,除非您的醫療服務提供者有所指示)。如果您的症狀惡化或變得嚴重,您可能會需要住院。醫院可能會實施的治療包括:
- 臥床休息以幫助控制血壓
- 分娩期間或於生產後,採用靜脈注射 (intravenous, IV) 注入鎂,以預防癲癇發作。
- 靜脈注射高血壓藥物預防中風(如果血壓持續升高)
- 口服血壓藥物(如果在生產後血壓仍然很高)
- 引產或剖腹產手術分娩

哪些人是高危險族群?
任何一位懷孕的婦女都有可能罹患子癲前症。使風險增加的因子包括:
- 先前懷孕患有:子癲前症、子宮內胎兒生長遲緩 (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, IUGR)、早產、胎盤早剝或胎兒死亡
- 母親的病史: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肥胖、腎臟病、自體免疫疾病(例如狼瘡)或子癲前症家族病史
- 目前懷孕狀況:第一次懷孕、多個胎兒、40 歲以上或體外人工受孕
子癇前症帶來的危險:
如果未加以治療,子癇前症可能會對您自身及胎兒造成問題。胎盤(滋養胎兒的器官)可能會從子宮壁上撕裂。這有可能導致胎兒窘迫(寶寶有遭到健康問題的風險)和早產。子癇前症也有可能造成下列健康問題:
當您生產後
在大多數情況下,子癇前症問題會在生產後自行消退。在生產後的數天內,您的血壓、腫脹及其他徵兆應該會減輕。然而,在某些情況下仍有可能在您生產後出現子癇前症。如果這些症狀沒有減輕,或症狀開始惡化,請務必聯絡您的健康照護提供者。
©2022 NYU Langone Health。保留所有权利。经健康素养审查。此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服务。请始终遵循健康护理提供者的指示。